目录

中国医药产业投资问答

1. 创新药与仿制药有何区别?

创新药是在专利保护期内的药物,通常享有20年的专利期,但实际销售时间可能因研发和审批过程而缩短。专利保护期内,创新药是独家生产,企业可以自主定价,因此价格通常较高。仿制药则是在创新药专利期结束后,其他企业可以生产的药物。仿制药无需进行完整的一、二、三期临床试验,只需通过一致性评价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时间,因此价格通常远低于创新药。理论上,仿制药与原研药(创新药过期后,原专利持有者生产的药物)在疗效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生产工艺、辅料等方面可能存在细微差别。

2. 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如何?

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正经历快速崛起。从数据上看,中国创新药市场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占比仅为4%,但在全球药物研发管线(pipeline)中,中国贡献了30%以上。更重要的是,2014年之前,海外大型药企从中国本土创新药企购买药物分子的比例为零,而现在这一比例已达到33%,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创新药的实力和国际认可度。然而,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化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速度较快,但目前主要还是服务于中国本土患者。

3.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创新药出口有何影响?

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创新药出口的影响有限,或者说长期来看影响不大,但短期情绪影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创新药的“出口”大多是通过对外授权(BD交易),这属于知识产权授权或服务贸易,而非实体商品贸易。BD交易将知识产权出售给美国公司,由美国公司在当地生产,因此不受实体商品关税的影响。 然而,如果中国药企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NewCo模式,即中方仍持有部分股权),这种模式可能会面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打压,强制出售股权。但目前这种风险尚未出现,且NewCo模式在对外授权总量中占比不高。总的来说,创新药的本质价值在于其分子研发能力,对于真正具有突破性的药物分子,即使加征关税,大型药企仍愿意支付高价。

4. 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对药企和患者有何影响?

国家药品集采(带量采购)政策对药企和患者产生了深远的结构性影响:

5. 中国药品集采后,为何仍有患者选择价格更高的原研药?

尽管集采使得仿制药价格大幅降低且疗效理论上与原研药一致,但仍有部分患者选择价格更高的原研药。这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这种现象导致药品市场出现分层,仿制药和原研药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群体。

6. 投资创新药企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投资创新药企类似于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点:

投资者应关注具有良好管线、已有一到两款成功上市且销售数据健康增长,同时医生口碑良好的优质创新药企,并在其内生价值快速增长的特定阶段进行投资,而非长期持有。

7. 患者如何提升对药品的认知以应对大病治疗?

对于日常小病,一般社区医院或常见药物即可应对。但对于重大疾病(如癌症),患者及家属需要深入学习,成为该疾病领域的“专家”:

重要的是要克服对临床试验的固有偏见,认识到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且在晚期临床阶段药物安全性已有充分保障。

8. 药品与医疗器械在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上有何不同?

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产品特性和市场竞争上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投资策略上,药品投资更注重短期内生价值的快速增长阶段,而医疗器械投资则可能更适合长期稳定增长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