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持股:策略、发现与避免“韭菜”

1. 什么是“核心持股”策略?

核心持股策略指的是选定并长期持有某些你认为具有潜力的股票,就像选择你最喜欢吃的菜肴一样,它们是你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股市中,面对庞大的股票数量,你需要确定一些“核心”的观察目标,通常是某个或某些你深度看好的行业或特定股票,并计划持有它们至少三到五个月,让其完成一个完整的上涨周期。这种策略强调不频繁变动,并避免随意追涨杀跌。

2. 如何制定和调整核心持股策略?

制定核心持股策略需要关注资金流向和行业趋势。首先,通过观察每日交易量大且涨幅超过5%的股票,可以帮助你发现当前资金流向的行业。其次,深入研究这些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例如,当机器人概念股走强时,要思考其背后的工具机、连接线、传感器等供应链环节。在市场行情大好或大坏时,核心持股不应频繁变动,但可以根据行业轮动和资金流向,适当调整核心持股的构成,例如分散投资于3-4个不同的强势行业。

3. 为什么不建议频繁更换持股?

频繁更换持股(“今天买这个,明天买那个”)往往导致“吃这亏也赔,吃那亏也赔”的亏损。这种行为通常是基于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理解资金流向和行业逻辑。市场资金的流动是有其逻辑性的,例如,当人工智能(AI)概念爆发时,资金会首先流向AI龙头企业,然后逐渐扩散到其上下游供应链。理解这种逻辑并坚持核心持股,可以避免在不同股票之间频繁切换而错失盈利机会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如何发现市场资金流向?

发现市场资金流向的关键在于持续观察和深入分析。可以每天筛选出成交量在1亿以上且涨幅超过5%的股票,这些通常是当前市场资金活跃的标志。通过每天花费大约10-15分钟进行观察,持续一个月后,你将对资金的流向形成直观的感受。此外,关注宏观经济因素(如降息预期)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动态(如NVIDIA的爆发),也能帮助判断资金的潜在流向。

5. 产业链思维在投资中有什么作用?

产业链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分析方法。它要求投资者不仅仅关注单一的热门股票或行业,而是要深入研究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联动效应。例如,当AI龙头股(如NVIDIA)爆发时,资金会沿着产业链条,从上游的IC设计、半导体设备,到中游的晶圆制造(台积电),再到下游的组装代工(广达、鸿海)等环节扩散。理解这种“辐射”效应,可以帮助投资者发现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避免只追逐已经高涨的龙头股。

6. 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避免成为“韭菜”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和提前布局。首先,“麦快”(不要盲目相信任何人推荐的股票,即使是亲近的人,也要自己回去查证)。其次,“麦鬼火车”(不要等市场已经普遍认可且股价已高涨时才入场追高)。当一个趋势(如AI革命)开始显现时,即使股价尚未完全爆发,也要开始研究其未来的潜力,以及可能带来的订单和发展方向。过晚认同和追高,往往意味着高位接盘,最终被割韭菜。

7. 核心持股的行业分散有什么建议?

在核心持股策略中,建议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大约三到四个不同的行业,以降低风险。例如,在AI产业链中,可以选择光模块(CPO)、PCB(印刷电路板)、半导体设备等不同环节的股票。此外,也可以考虑配置一些具有较高殖利率的传统产业股票,因为降息预期可能对它们有利。重要的是,不要投资那些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市场不关注或大家普遍不看好的股票,要选择市场正在讨论且有走强迹象的板块。

8. 在选择个股时,除了股价和族群变化,还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观察股价和族群变化,更重要的是去思考资金到底流向了哪里。当发现某些个股开始走强时,要迅速查找其所属的产业链,并比较该产业链中不同细分领域的潜力。例如,在被动元件或IC设计等领域,即使是同一大类,也可能包含多种不同的分类(如设计电源、设计芯片或IC管理),你需要识别其中最具潜力的部分。通过对产业链和资金流向的深入理解,才能选出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的持股,而不是盲目追逐短期涨幅。

打印/导出